天仪研究院:星光浪漫 征途是星辰大海

2021-07-19 14:4217020
       漫天星光里,“海丝一号”卫星沿轨道快速掠过,有条不紊地执行太空任务。
       设计、组装、发射,精准的工序,不懈的追求,在多次成功论证后,精密零件在天仪科学家的巧手中终于张开“双翼”,在运载火箭的帮助下,从此有了非凡的造化。
       浩瀚宇宙中,它们“微乎其微”,却高度凝结着人类的智慧,神通广大。
       如今,天仪研究院,这家诞生于湖南长沙的商业卫星公司,成立5年,执行12次太空任务,成功发射21颗卫星,拥有100+的合作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翘楚,“让航天触手可及”的初心更是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图片 1
海丝一号模型图
 
       用更简单的方式去太空
       Go To Space(去太空),曾是非常复杂的事,它甚至只限于用大国的国家意志才能成功推动。但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商业航天在国内的兴起,为有志之士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天仪研究院CEO杨峰便是其中之一。“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在天仪研究院成立伊始,杨峰就清晰地认识到如何才能彰显商业卫星公司的服务优势。
       但无论如何,这是发射卫星,并不是放风筝,甫一新生的天仪研究院,首次太空任务的重大压力还是铺面而来。
       如果将时间拨回2016年11月10日上午7点42分,长征十一号遥二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搭载着卫星成功发射,彼时杨峰正一个人紧张地坐在指挥大厅里,目不转睛地盯着还未亮起的星箭分离信号灯,心里闪过无数种可能性,“万一打不开盖”、“万一分离不出去”、“万一….”最终,天道酬勤,“潇湘一号”分离成功!
       虽然天仪人戏谑地称首次天空任务是“连滚带爬”,但是天仪也创造了在一年内完成公司成立、融资和卫星研制、发射四部曲,跑出了“世界记录”。
       首次太空任务,为天仪研究院奠定了信心,也积累了经验,更快、更小、更好的服务模式逐步成型。2019年1月,在天仪研究院CEO写给同事们的内部信中,有一个细节让人忍俊不禁。
       杨峰在信中说,当天仪研究院执行第五次太空任务时,发射现场仅有两个人,同时他发现虽然有央视视频直播,但是大家仿佛都don’t care(不关心),吃完午饭回来一抹嘴“发完了啊?”
       彼时的天仪研究院,正朝着下一个目标跑步前进。
        “海丝一号”卫星的奇妙旅程
       " 海丝一号 " 卫星,出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而英文翻译为 "HI, SEA",具有 " 你好,海洋 " 之意,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2020年12月22日,由厦门大学等单位根据海洋科学研究与遥感应用市场需要提出需求、 天仪研究院联合中国电科38所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海丝一号”卫星或许“自己”也没有料到,上天不到一个月的“它”,就好好秀了一把操作。
       2021年1月15日凌晨,印度尼西亚苏拉维西省发生了6.2级地震,由于当地一直处在多云和降雨的天气中,光学卫星无法对受灾区域进行拍摄。地震发生后,政府间国际组织GEO(地球观测组织)向各国航天机构发出请求,希望利用各国的遥感卫星对灾区进行成像,为当地政府进行灾情评估与灾后救援提供支持。
       1月17日晚上,印尼政府收到全球第一份有效的灾区卫星遥感数据,而拍下这份数据的,正是"海丝一号"卫星。
       "海丝一号"卫星惊艳表现的底气源自于它是中国首颗对标国际先进指标的、 基于有源相控阵天线的百公斤级(整星 <185 ㎏)、米级分辨率、C波段商业 SAR 遥感卫星,可以穿透云层,不受时间和恶劣条件限制,获取全天时、全天候的二维高分辨雷达数据。
       天仪研究院联合创始人、CTO任维佳曾经研判,卫星制造的市场前景极其有限,未来更大的市场,一定是通过卫星进行对地服务。
       此前,天仪研究院多次将光学遥感卫星送上太空,而"海丝一号"卫星是一颗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卫星,这不仅填补了中国商业SAR卫星的空白,同时也使天仪研究院成为国内首家运营SAR卫星的商业公司,标志着天仪研究院正式实现了从卫星研制商向卫星数据运营商的跨越。
       漫天“卫星星座”是天仪的浪漫
       从“潇湘一号”到“海丝一号”,天仪研究院迭代发展的速度令行业瞩目,在保证科学严谨性的大前提下,似乎“循规蹈矩”这个词就不曾出现在天仪的字典里。
       开发新的商业模式,跨界玩合作,扩张天仪版图……如今的天仪研究院,不仅拥有来自中科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航天单位以及欧洲、北美的国际航天人才,更在打造年产百颗卫星的“智能卫星超级工厂”,还同步在欧洲、非洲、南美开展地面站相关建设工作。
       “天仪的理想是做一个‘刚刚好’的、面向商业市场的特色产品,最终希望能够成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当我们回顾杨峰在中国航天大会曾经的讲话,在如今商业航天日益火爆的情境下,天仪的“打法”依然冷静而清晰。
       “首先是通过自主研发卫星,将卫星成本降下来,然后把卫星批量送入太空,形成大规模的星座,接着就可以向地面提供具有性价比的卫星服务。”任维佳透露,在未来3-5年内,天仪将完成96颗SAR遥感卫星星座的组网,届时天仪的卫星基本可以保证以每小时至少一次的对地覆盖频率。
       过去5年,天仪研究院“让航天触手可及”的信念从未止步,不论前途多坎坷,不论过程多艰难,这一颗初心始终坚守。
       “人生有限,能与天仪共成长,是一件幸事。”天仪研究院副总经理吴兴贵说,希望天仪能在世界商业航天中贡献“中国力量”。
       
 
lADPDhmOwPfer13NBd_NCFg_2136_1503
  天仪研究院副总经理吴兴贵
       星光浪漫,天仪的征途始终是星辰大海。
[党建故事]
       毛主席曾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却与航天有着不解情缘。如今,神十返回舱落户韶山,月壤也将放置于此。
       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长沙,不经意间冒出一个能制造并发射卫星的天仪研究院,或许并不奇怪。
       天仪研究院成立伊始,就得到了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不仅有免费的场地,还有人才项目和产业专项资金的支持,贴心的政务服务也为天仪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同时,天仪研究院在历次太空任务中,依次发射了“潇湘一号”、“湘江新区号”“长沙高新号”、“娄星号”等卫星。杨峰坦言,这些卫星的成功发射也是天仪研究院对这片发展热土感谢、回馈、致敬的方式之一。
       “天仪人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希望尽快在公司正式成立党支部委员会。”天仪研究院副总经理吴兴贵表示,目前湖南正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天仪研究院作为一家高科技的商业卫星公司,一定要当好发展的‘排头兵’。“毕竟,在‘靠前’发展这件事上,天仪的卫星肯定是走的最远的。”吴兴贵补充道。

文/地信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地信网独家宣传,未经授权拒绝转载,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推荐